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智能 > 正文

设立10个月,上海三大先导母基金已撬动172亿元社会资本,招引200家企业

澎湃新闻记者 蒋立冬 AI创意

去年7月正式发布的上海三大先导母基金,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设立、当年投决的高效运作模式。4月10日,上海国投先导公司总经理温治在上海国投先导合伙人会议暨基金年度会议上晒出成绩单:通过首批9只市场化子基金的遴选,以36.5亿元母基金出资撬动172亿元社会资本,实现4.71倍放大效应。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期限均为15年,出资额合计890.03亿元,计划分别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基金管理人均为上海国投先导公司(上海国投公司全资子公司),旨在发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产业投资、并购整合、补链强链功能。

温治表示,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目前已进入第二批80家子基金遴选阶段,两批子基金目前已经带来近200家招引企业,覆盖从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疗的硬科技前沿。子基金不仅注入资本活水,更孕育出产业链的“生态雨林”。“我们积极推进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创新策源生态建设,主动对接新型科创机构和大院大所,推动项目直接投资及产业孵化子基金的设立,已链接10余家大院大所,让实验室的 ‘火花’转化为产业的 ‘火焰’。”温治表示,先导基金将立足上海产业优势,让先导产业成为串联上海经济的战略纽带。

上海的优势不仅在于三大先导产业的单点突破,更在于它们与金融、航运、贸易、汽车、飞机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化学反应。温治表示,依托母基金的纽带作用,将加速先进制程与智能驾驶、具身智能等应用的深度融合,让集成电路成为上海制造升级的“根技术”;深化合成生物学对化工巨头的赋能,驱动生物固氮技术撬动万亿级碳减排,让生物医药成为健康与能源革命的“新引擎”;夯实算力根基,贯通数据动脉,重塑金融风控、航运物流等千行百业的底层逻辑,让人工智能成为重塑经济底层的“操作系统”。未来将与高校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与链主共建“产业航母”,与地方共建招引专班,以“政策+资本+场景”全周期赋能硬科技企业。在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关键领域,将以“国有耐心资本+市场专业能力”的创新机制,以更长周期陪伴早期创新。

上海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表示,未来母基金将进一步强化与国家重大战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的深度协同,聚焦三大先导产业的“卡脖子”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升级。通过构建“耐心资本+全周期赋能”模式,重点布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技术项目,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有话要说...